公司新闻
当前位置:新闻中心 >> 公司新闻 >> 浏览文章
丝印常见问题分析
发布时间: 2021年01月19日 【字体:

QQ鍥剧墖20201222203820.jpg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IR油不良原因

1、黑白点

●IR粉和光油分层;

●IR油使用时间过长,油墨结块(油墨使用时间2-4h更换一次);

●玻璃表面脏污,IR孔内有污渍、杂物;

●油墨搅拌不均匀,油墨染料、稀释剂未搅拌均匀;

●边框油墨含硅量过多、经过烘烤后、油墨内含硅化学成份挥发到需要印刷的IR孔内(精工IR油不含硅成份)。

2、气泡

●网目过低(网目低网孔大,起不到消泡作用)

●油墨太稀;

●油墨太干,油墨粘度较高 ,油墨表面张力大,油墨中的气难以从油墨皮膜中逸出,从而滞留在墨层当中 ;

●印刷速度过快(网版弹力速度过快,易拉出气泡);

●IR油流平性不好(无法自行消泡);

●温湿度影响/油墨干燥过快(高温低湿时,油墨表面易先干燥形成表面结膜,出现气泡)

加适量(0.1-0.8%)消泡剂可有效改善油墨印刷气泡问题


3、散油

●油墨太稀,导致油墨粘度太低

(换较干的新油、加干油、加光油等)

●玻璃表面受油脂脏污

(印刷前用丙酮等溶剂擦IR孔,去除油渍、杂物)

●油墨搅拌不均导致IR粉和光油分层

●玻璃表面能比油墨低

(可通过电晕处理玻璃表面,以提高玻璃表面能)

●温湿度影响

(车间湿度过大,玻璃表面产生水雾)

4、橘皮纹

●网目过低(网目低印刷表面较粗糙,难流平)

●油墨太干,流平效果不好(油墨还未流平就已经干燥了);

●印刷墨层太薄(墨层薄,流平性差;墨层厚流平性好);

●网距过低(网距过低时,网版弹离速度慢,易产生网痕);

●油墨干燥过快(车间高温、玻璃未散热完全就进行印刷);

●固化剂添加过量导致油墨干燥速度过快(油墨还未流平就已固化);

5、异色

●回油刀回油不均匀;

●底色油墨厚度不均,印刷区域一边厚一边薄;

●返印套印偏位,导致底色油墨内缩间距不均匀;

●刮胶压力不均匀,导致印刷墨层厚度不均;

●刮胶不平整,产生刮胶印;

●网版上有网痕;

●网版张力不均,导致印刷墨层厚度不均;

●油墨搅拌不均匀,导致颜色不均;

●车间湿度过高,玻璃表面起水雾造成异色;

●擦拭IR孔时未擦拭干净(印刷前擦拭IR孔留下的布条印/IR印刷不良擦拭后IR油未擦拭干净)。


6、白圈

●IR油和底色油墨不相容;

●底色油墨添加助剂的影响(底色油墨印刷时添加过消泡剂或流平剂后,油墨的表面能会降低/IR油表面能高于底色油墨,IR油在底色油墨上的附着力降低);

●稀释剂添加过量导致IR油太稀,油墨易相中间堆积,导致中间颜色深,边缘颜色浅而产生边缘白圈现象;

●底色油墨过厚,造成IR孔台阶较高,印刷IR油后,边缘墨层较薄,中间较厚;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边油、面油

1:印刷偏位

产生原因:底座上双面胶未粘牢、底座锁未锁紧、底座偏大,放片不到位

处理办法:重新粘牢底座、调整印刷位置锁紧底座、更换大小适合底座,放片手法一致

2:印刷边缘感光胶脱落/网纱破洞

产生原因:刮胶过硬,刮胶压力过大,回油刀不平整,车间湿度过大,印刷面杂物过多,感光胶固化不足等造成感光胶脱落/网纱破洞

处理办法:用封网胶修补网版、更换网版

3:油墨太稀,下油量过大

处理办法:加适量干油,更换新油

4:底座不平整

底座深的地方油墨易沾到底座边缘,导致边油

底座浅的地方油墨易印刷到玻璃边缘

5:刮胶压力/速度过大

压力大时油墨在玻璃上易产生纵向和横向流动

6:感光胶太厚

网版边缘部分易积油,油墨堆积过多就会导致边油7:回油刀压力太大

回油时就已下油过多

8:网距过高

下油过多/印刷尺寸被拉大

9:网距过低

网距低,网版张力低,印刷时网版回弹慢

10:网版尺寸偏大

油墨不能全部转移到玻璃上,从玻璃边缘溢出

11:玻璃尺寸小

油墨未全部转移到玻璃上,从玻璃边缘溢出

12:底座吸气气压过大(主要在通孔位置出现)

将油墨吸到玻璃表面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掉油、油墨附着力差

1:玻璃有油污,表面脏污严重

2:未加固化剂

3:固化剂用量不足或过多

4:稀释剂选用不当,所有的油墨都需使用专用的稀释剂

5:车间湿度过大(油墨吸湿过度,表面产生水雾)

6:油墨未烤干,干燥时间不足、干燥温度过低

7:烘烤温度偏高、烘烤时间过长,油墨与玻璃脱层、油墨碳化

8:油墨不兼容

9:油墨过期,变质

10:助剂添加不当

11:玻璃表面能过低

油墨拉丝、弹油(视窗内有油墨点、主要在下刮位置)

1:油墨太干,粘度过大,网版回弹时油墨易被拉起因印刷惯性油墨延印刷方向飞散到视窗内

2:油墨太稀,粘度过小,网版弹离玻璃时,油墨易被弹起产生弹油(较少出现)

3:印刷速度越快,网版弹离玻璃速度就越快,油墨越易被拉起,产生弹油

4:网距太大,网版弹离玻璃速度越快,快速的弹离会导致油墨脱离网版弹到玻璃表面

5:网距过小,网版弹离玻璃速度过慢,易将油墨拉出长丝随着印刷方向带到视窗区域

6:车间干燥,易产生静电现象,导致飞墨

糊版/堵版(网版被堵住,印刷时不下墨)

1:玻璃上的污物沾在网版上,堵住网版;

2:车间温度高,相对湿度低,油墨中溶剂挥发快,油墨的粘度变高,从而堵住网孔。停机时间过长,也会产生糊版现象。环境温度低,油墨流动性差也容易产生糊版。

3:网版印刷前未清洁干净,由于放置时间过长,被灰尘堵住网孔。

4:印刷过程中压印力过大,会使刮板弯曲,刮板与丝网印版和承印物不是线接触,而是面接触,这样每次刮印都不能将油墨刮干净,而留下残余油墨,经过一定时间便会结膜造成糊版。

5:网距过小在印刷后网版不能脱离承印物,网版抬起时,网版底部粘附一定油墨,这样也容易造成糊版。

6:在丝网印刷油墨中的颜料及其它固体料的颗粒较大、油墨中杂质较多,就容易出现大颗粒物质堵住网孔的现象。

7:没有及时回油,刮油刀刮油后,网版上还会留有少量油墨,不及时回油,油墨会很快变干,堵住网孔。

8:溶剂、助剂选用不当(油墨易出现结块现象)

9:印刷速度过慢(印刷时,溶剂挥发,油墨变干堵塞网版)

划伤

1:来料划伤

2:搬料过程中,的碰花

3:从架子里取玻璃手法不对造成的插花碰花

4:放玻璃时,玻璃在底座中拖动造成插花

5:底座上有硬质异物(玻璃渣、底座本身不光滑)印刷后造成的点花

6:网版下面沾有硬质异物,印刷后会造成点花

7:烤盘未垫硅胶垫或硅胶垫未放到位导致玻璃被烤盘插花

8:烤盘里的玻璃堆叠照成划伤

崩边

1:来料崩

2:搬料过程中,没有注意轻拿轻放造成崩边

3:从架子里取玻璃手法不对

4:放玻璃时,动作过大,玻璃与底座碰撞造成崩边

5:烤盘里的玻璃堆叠造成崩边

亮点

白色油墨印刷后,少量溶剂被封闭在油墨层和玻璃之间过烤箱后,溶剂挥发出来,油墨层和玻璃分开

玻璃洁净度不够

油墨干燥不足

油墨质量问题

透光、针孔

1:网版粘尘(玻璃上粘有粉尘,印刷时粉尘粘附到网版下面,导致网孔堵塞)

2:网版破损(网纱上出现小洞,回油时小洞处无油墨覆盖)

3:油墨堵网(油墨搅拌不均、停机时间太久、刮胶不平、油墨固化堵塞网孔)

4:油墨太干(油墨粘度过大,下墨不均)

5:油墨过稀(油墨里气泡过多)

6:刮胶毛糙

7:印刷墨层过薄

8:白片脏污,尤其是油渍脏污

缺毛

1:刮胶刀口不平

2:刮胶角度过小(下油量大导致长芽)

3:油墨太稀(印刷时易出现长芽不良)

4:油墨太干(易出现缺、毛边)

5:油墨搅拌不均(部分油稀,部分油稠)

6:网版擦拭不干净

7:回油压力过大(回油时就有油墨压出网孔,易出现长芽)

8:刮胶太软导致刮胶变形较大

9:刮胶压力太大,刮胶易变形

10:印刷速度太快

11:边缘感光胶脱落、网纱破损

12:网版张力不均(网版用胶带拉过后和使用时间过长易出现张力不均)

13:堵网(印刷停留时间过长)

14:绷网角度不当,最佳角度为22.5°

15:网距太低或太高

16:感光胶太薄/太厚

异色、内污、色差

1:油墨搅拌不均

2:玻璃脏污(手指印、水印、毛丝)

水印内污易出现在架条位置

3:网版擦拭不干净(天那水印)

4:油墨太稀

5:油墨太干

6:网距太低(网印) 

7:刮刀带油

刮刀背面沾有油墨,刮油时将油墨带到刮位上

8:网版上油墨太少

9:添加新油时,新油和旧油搅拌不均

10:刮刀有效宽度过小

11:回油刀回油不均

12:刮胶印刮胶不平整,印刷时印刷区域有一条条从下刮一直到收刮的线状异色线条

丝印面毛丝

白色玻璃油墨层里有毛丝会造成正面异色点;

车间环境洁净度不够,环境中毛丝状杂物较多;

玻璃表面洁净度不够,印刷油墨后,杂物附着在油墨层表面;

扫尘刷脏污,扫尘时把杂物带到玻璃表面;

玻璃印刷后,在车间滞留时间过长未烘烤;

烤箱、隧道炉内洁净度不够,烘烤时杂物被吹到油墨层上;

烤盘、烘烤垫未定期清洁;

背面花纹/麻点

●油墨过稀,印刷时产生气泡,烘烤后气泡破

●油墨过干,印刷后油墨不能很好的流平

●油墨使用时间过长

●油墨过期

●网距过高,网版张力大,印刷时网版回弹快,使油墨不能完全的转移到玻璃上

●网距过低,网版张力小,印刷时网版回弹慢,油墨易沾网,网版张力小,印刷时网版会起皱,印刷表面会出现波纹

色差

同批次产品颜色不一致

1:油墨厚度不一致

2:烘烤时间过长,烘烤温度过高(白色产品烘烤温度或时间过长易发黄)

3:油墨调色时油墨比例不一致

4:印刷时油墨稠稀度不一致

5:多色叠印时有漏工艺或工艺重复现象

6:油墨干燥程度不一致

溢油

(视窗、logo、按键非印刷区域有油墨溢出现象,导致印刷区域边缘呈波浪状)溢油易出现在下刮位置,沿印刷方向溢出

1:网版张力不足

当网版张力不足是,网版在刮刀刮过之后不能很好地与玻璃分离,这样印刷出来的图像边缘模糊不清

可通过增加网距来改善网版张力不足现

2:局部网膜过厚

网膜厚,网版下方易积油,印刷时印刷边缘易积油,导致油墨溢出。

3油墨过稀

油墨越稀流动性就越好,油墨就越容易被刮出丝印区

4网距过低

5刮刀行程过短(行程需超出印刷区域20-50mm)

6网版感光胶脱落/网版边缘破洞

7刮胶压力过大

8刮胶速度过大

印不通

1:网目过高,油墨通透性差网目越高,网孔直径就越小,对油墨的细度要求就越高

2:油墨太干;油墨流动性差,刮油时,油墨很难渗透过网孔

3:感光胶太厚

4:刮胶压力不够,印刷时网版未接触到玻璃

5:网距过大,印刷时网版接触不到玻璃

6:底座不平(易出现在玻璃的4个角和长边中间)底座低的地方,玻璃距网版的距离较大,易印不通

7:网版堵住,无法下油

8:底座太深,印刷时网版接触不到玻璃

9:刮胶装斜导致刮刀压力不均,压力小的地方网版接触不到玻璃

10:网版上油墨太少回油时有些地方因油墨太少回不到油

11:印刷速度过快油墨直接从网版表面飞过

12:钢化玻璃翘曲严重


油墨不均、油墨层厚度不均

1:刮胶压力不均(调整刮刀平衡杆螺栓,使刮胶压力一致);压力大的地方油墨薄,压力小的地方油墨厚

2:刮胶刀口不平整(换新刮胶、磨平刀口)

3:网版不良(感光胶厚度不均)感光胶厚的一边油墨较厚,薄的一端油墨较薄

4:回油不均(回油刀刀口不平整、回油刀装歪)

5:印刷速度过快,供墨不均

6:网版上油墨太少

7:网版上油墨不均匀,有些地方没油有些地方油墨堆积

8:油墨搅拌不均匀(稠稀不均匀)

9:底座不平(底座高的地方油墨较薄、低的地方油墨厚)可在较低的地方贴一层胶纸

10:网版张力不均(更换网版)张力大的地方油墨层薄,张力小的地方墨层厚


影响油墨厚度因素

1、网目

目数越高,墨层厚度越薄(目数高,网孔直径越小,油墨的通过性越差,且网孔空间也相对较小,容纳的油墨也相对较)420目的网版印刷出的墨层比350目的薄

2、刮墨刀角度

刮刀角度越小,印刷墨层厚度越厚(刮刀角度越小,刮刀刮油时,刮刀压出油墨增加)

3、刮胶硬度

刮胶越硬印刷墨层厚度越薄(软刮胶易变形,刮墨时刀口易呈弧形;压力大时,软刮胶易弯曲,从而刮刀角度变小)。

4、刮墨刀压力

刮刀压力大,印刷墨层薄(压力大,网版上大部分油墨被刮走);

当压力过大时,易把刮胶压弯曲,刮刀角度变小,印刷墨层变厚,压力继续增大时,刮胶易变形,造成印刷油墨不均,出现刮胶印。

5、刮墨刀速度

刮刀速度越大,油墨受到刮刀的压力越大,压出的油墨就越大,印刷墨层就越厚;

但速度过快时,油墨直接飞过网纱表面,印刷墨层变薄。

刮刀速度慢,油墨受到刮刀的压力小,下油量相应较少,但速度过慢时,由于油墨的流动性,油墨会过多沉积到网纱下面,造成墨层偏厚。

6、回油刀压力

回油刀压力越大,回油时压出网版的油墨越多,印刷时墨层就越厚

7、回油刀速度

回油刀速度越快,印刷时墨层就越厚;

速度太快,油墨会直接飞过网纱表面,墨层就越薄

8、 网距

网距越大,印刷墨层越厚

网距大,刮印角就越小,印刷时挤出的油墨就越多

但随着网距的增大,印刷时刮胶压力也需相应的加大,刮胶就易弯曲,此时对墨层厚度的印象又是一个不定值

网距大,印刷时,网版回弹力更大,回弹速度就更快,油墨沉积时间减少;

压力过大时,刮胶易弯曲过度造成油墨层不均现象。



9、网膜厚度

网膜越厚,印刷墨层越厚(回油刀回油后,油墨堆积在网膜之间)

网膜间距越小,对墨层厚度影响表现越明显。


10、网纱厚度

网纱越厚,印刷墨层厚度越厚(网纱越厚,网孔就越深,能沉积的油墨就越多)

11、油墨稀稠度

油墨越稀,越容易被刮刀刮走,印刷墨层就薄;太稀的话,油墨的流动性越好,会过多的溢出网孔,导致油墨堆积网版下面使墨层变厚

油墨太稠不易被压出网孔,油墨层变薄,甚至印不通。

12、网版张力

张力大,网版回弹快,墨层薄

13、绷网角度

斜绷网印刷墨层比正绷网厚

14、网版上油墨过多

网版上油墨易渗透到网版下面,造成油墨层增厚

15、刮胶长度不足(每边都应超出印刷位20mm)

刮胶边缘位置网版局部张力较大,导致刮胶易变形,印刷时易产生玻璃两长边积油


油墨印刷后有气泡主要原因:

①承印物表面附着灰尘以及油迹等物质。

②印刷时油墨本身有气泡或粘度不均匀。

③印刷速度过快或印刷速度不均匀。

产生气泡内在因素是:

由于油墨粘度较高,油墨表面张力大,油墨中的气油难于从油墨皮膜中逸出而滞留在墨层中。如果油墨粘度低油墨表面张力小,气泡就会自行消失,因而也不会出现印刷品墨迹起气泡的现象。

通常可采用以下措施防止油墨层产生气泡:

①尽量使用疏水性溶剂。

②油墨本身产生气泡时,可在油墨中加入适量消泡剂。如果油墨流动性差,当丝网印版抬起时,油墨流动比较小,不能将丝网痕迹填平,就得不到表面光滑平整的墨层。

为了防止印刷后出现丝网痕迹,可采用如下方法:

①使用流动性大一些的油墨进行印刷。

②可考虑使用干燥速度慢的油墨印刷,增加油墨的流动时间使油墨呈渐进性固化。

③在制版时尽量使用丝径较细的单径丝网。


脏污、胶印

1:来料白片脏污(尘点、水印、手指印、磨粉印、)

2:作业员手指套脏污

手指套沾到了油墨、天那水、粉尘

手指套沾到天那水后易腐蚀,取放玻璃时被腐蚀的胶粘附在玻璃上

3:网版背面脏污

网版背面油墨未擦拭干净

擦拭网版是因从视窗部位往外擦

背面贴的锡箔纸、透明胶未贴好,胶沾到玻璃表面

4:吸笔脏污、不耐溶剂

吸笔沾到油墨或天那水时要马上用无尘布擦拭干净,定时用粘尘席沾去吸笔上的脏物

使用耐溶剂材料吸笔

5:底座脏污(天那水印、面油、点花)

每半个小时彻底清洁一次底座,质检人员发现玻璃表面脏污时要立刻通知作业员清洁底座

6:烤盘硅胶垫脏污

硅胶垫定期清洗、使用耐高温材料硅胶垫

7:硅胶垫放反,烘烤后易造成玻璃表面脏污

硅胶垫不耐高温,受热易软化造成玻璃表面脏污

毛丝

1:白片杂物

白片印刷前放置在转料箱内或物料架上,桌面上尽量少堆料

放置在桌面上的玻璃用离子风机除尘

2:车间湿度偏低,易扬尘

湿度一般控制在65%左右,温度20°左右

湿度偏低易起尘,易产生静电

湿度偏高玻璃易吸水起雾,油墨不易干燥,易产生缩油、异色等不良

3:印刷后在车间停留时间过长,未烘烤

由于油墨未干,很容易粘附灰尘毛屑

所以印刷后要及时烘烤或印刷后进行表干处理

4:隧道炉或烤箱清洁不干净

5:车间卫生要清洁干净

清洁地面时不能用扫把扫,易使灰尘、毛屑飘起

用吸尘器、拖把、粘尘滚筒清洁卫生、机台上用湿抹布擦拭

保持车间湿度,定时拖地

车间内尽量少使用纸张、橡皮擦、铅笔等易起尘物品

纸张文件、表格等需过塑处理,记号笔使用蜡笔或油性笔

洗网布应选用无尘布,不能使用易脱毛产品

6:无尘衣、袖套等穿着使用不产生静电、不起毛材料

衣袖不能太宽松,以免作业时衣袖托到丝印油墨上

7:烤盘和硅胶垫要定期清洁

8:待丝印玻璃放置在物料箱内、桌面上只能放置1-2架玻璃

9:扫尘刷每扫一次尘要在粘尘席上沾一次,粘尘席定时更换,扫尘刷不得带毛丝

扫尘刷不能沾有油墨、天那水,保持干净干燥

10:作业员着装要规范,头发不可外露、衣领不得打开、衣袖不得卷起

网距过大对印刷质量的影响

  不管张力大小如何,过大的网距都会引起图像扩大,使图像精度和尺寸发生变化。在较大的张力下,丝网与承印物的分离速度会快于刮刀运行速度,这会造成刮板变形。过大的网距对丝网的损伤也会相当严重,会使模版过早损坏。粘网浆也可能会因张力过大而脱落。

  在正常张力下,如果网距过大,则需要很大的刮墨压力才能使网印版与承印材料接触,这样会因为油墨量过大破坏图像的层次。刮墨板压力过大也会损坏图像,造成蹭脏和网点扩大。此外,网距过大,网版会过快地弹回来,使油墨不能充分转移到承印物上,印刷品会出现网痕、图像不完全、墨杠、气泡、图像边缘模糊等故障。刮墨压力大,也会使刮墨刀变形,造成印刷区域边缘变形,油墨附着量大,这些都会造成墨层不均匀,表现到印刷晶上就是图像色彩变异大,成为次品。网距过大还会减缓印刷速度,因为刮墨板施加的力不直接用来转移油墨,而是必须先克服网版的张力,使之与承印物相接触,这样就分散了刮墨板压力降低了印刷效率。在手工印刷中,操作者必须施加更大的力进行印刷,这样很容易疲劳。

另外要注意,在丝网印刷中,因为增加网距具有同增加网版张力一样的效果,所以有人想通过增大网距的方法,增加刮刀压力,让网版获得一个较高的张力,但这种方法有很多负作用(尤其是网点增大),所以印刷中应提高网版张力,而不应增大网距。

 东莞市研一色化工科技有限公司,为国内专业生产各式变色原料公司,提供产品有:感光变色材料、感温变色材料、防伪荧光材料、液晶变色 材料、长效型夜光材料、长效芳香微胶囊材料、角度变色材料、红外激发发光 材料、遇水变色油墨、防伪油墨等各式特殊进口颜料、溶剂型变色油墨、UV型变色油墨、水性变色油墨。
  应用范围涵盖广告印刷媒体、油墨涂料、电子、纺织、塑料加工等领域。拥有台湾专业的产品研发团队,生产一流质量之精品,协助客户开发创意产品,提供高效率的产品及全方位的服务。

QQ鍥剧墖20210119100143.jpg



收藏我们

在线客服

阿里旺旺

0